# # # #
# #

凤凰网: 中国儿艺新戏《跷跷板树》即将首演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8-12-15    查看次数:

2018年12月12日上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8年最后一部新创剧目?——英国经典儿童剧《跷跷板树》在剧院四楼排练厅召开了媒体见面会。《跷跷板树》自11月6日建组以来,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合成,将于12月22日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跨年连演22场。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副院长冯俐、赵寒冰,导演亚当·斯坦福德,中方导演毛尔南,剧本翻译马亚琼,舞美设计申奥,灯光设计黎巍,服装、造型设计文戈,编曲、音乐制作赵一丁,多媒体设计包尔温,音效设计朱珺,舞台监督程俊豪,剧组全体演员和30余家中央及首都媒体出席见面会。

《跷跷板树》导演亚当·斯坦福德

原汁原味英式剧目 讲述一棵树的故事

《跷跷板树》是英国“国宝级儿童剧作家”大卫·伍德(David Wood)先生的原创剧目,1986年在法纳姆·雷德格雷夫剧院首演,受到英国各大报纸的关注。剧中以一种有趣但发人深省的方式来看待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并通过讲述动物们的恐惧、坚韧和不得不从树上撤离,唤醒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大卫先生在谈到创作这部戏时说:“孩子天生喜欢动物。在剧场里,能够快速吸引孩子情感参与的场景就是当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动物角色上场的时候。橡树就像一个供生物生活的群落,他们有自己的生存体系和生活习性。当构想出一个吵闹熙攘的橡树群落,不得不暂时放下内部分歧而团结一心保卫家园的故事时,《跷跷板树》的雏形就开始显现了。”

此次中英艺术家合作创排英国经典儿童剧《跷跷板树》是继《饼干小子》之后,中国儿艺与大卫·伍德进行的第二次合作。为了创排一部原汁原味的英式剧目,在大卫·伍德的力荐下,中国儿艺特邀英国儿童戏剧家亚当·斯坦福德(Adam Stafford)担任英方导演,与剧院优秀青年导演毛尔南共同执导该剧。亚当表示,橡树是英国的国树,在英国橡树一般能长得非常巨大,同时树上会栖息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这些动物性格迥异、地位不同,就像人类社会中不同身份的人。于是英国人会称呼这种橡树和上面共生的动物为“橡树社区”。在剧中,所有的动物都生活在这棵树上,他们并不是完全的意见统一,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要消除分歧,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另外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应慎重我们所做的决定,也许你的一次出于自己利益的追求,就会毁掉很多小动物赖以生活的家园。中方导演毛尔南在与英方导演的合作中,也感受到了英国儿童戏剧工作者对于儿童的尊重:“编剧大卫·伍德通过这部作品让英国的主流媒体和戏剧节打破了传统意识上儿童剧是‘小儿科’的观点;而在与亚当导演的合作中,他大胆突破的工作方式也将这部作品更加准确、合理、完美地呈现给了中国孩子。”

该剧剧本翻译由中国儿艺创作部的青年学者马亚琼担任,她表示,在翻译剧本的时候发现,每一个演员饰演两个角色,一个是人类,还有一个是对应的动物角色,人类与动物在名字和性格上都有暗含的相通之处,剧中人类角色的天性是从动物天性引申而来,动物和人类性格是对应的。用人的视角看待动物,又以动物的视角看待人类,相互反观。这部剧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我们把所有的选择权给了孩子,并且根据他们的选择来更改剧本的结局。

《跷跷板树》片段展示

人文与自然结合 打造两大“平行社区”

作为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英式剧目,该剧的大部分场景都围绕着老橡树展开,中国儿艺优秀舞美设计申奥担纲设计,他表示,《跷跷板树》的戏剧情境需要建立两个“平行存在”的社区。此次他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前提下,运用了舞台美术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创造了一组具有浓郁英伦气息的舞台空间。一个是由巨大橡树元素构建的拥有兔子洞穴、猫头鹰洞、松鼠洞、画眉的巢穴和蝙蝠栖息树枝等丰富空间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橡树社区”。“橡树社区”作为主场景空间布局错落有致、支点丰富、上下贯通,同时造型夸张、形象鲜明、色彩明快。一个是传统陈旧需要发展的人类社区,相互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该剧灯光设计由中国儿艺优秀灯光设计黎巍担纲,他说:“在视觉风格上各主创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英式儿童剧表演风格做了全新的阐释,即围绕大橡树的主体形象通过转台对各场景环境的转换实现完成剧情的发展。根据舞台空间布局,在灯光设计思路把握上整体写实风格,局部风格化处理,让灯光节奏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营造出观众与之共鸣的情境场面。”该剧多媒体设计包尔温也希望通过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视觉效果,在一个比较写实的整体风格里做一些童趣与意向中的世界,拉近戏剧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孩子们更加亲近戏剧,热爱戏剧,最终呈现一个带有浓厚英国气质的戏剧视觉效果。

曾为《马兰花》等经典保留剧目设计精美服装的文戈担任该剧服装、造型设计,他表示,此次造型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剧本中所呈现出来的浓郁的英式氛围,在创作过程中把具有英式味道的服饰,有层次有质感的在不同阶层的人物身上呈现出来,掌握好尺度,协调好彼此的关系,剧中人物转换成为动物时既要快速解决形象的转换方式,又简洁明了的突出动物的特性。该剧作曲由大卫·伍德先生担任,其原创的主题曲会保留在该剧中,此外,继《山羊不吃天堂草》后再度与中国儿艺合作的青年作曲家赵一丁担任该剧编曲、音乐制作,他表示,此次作曲风格以古典乐器配乐为主,其中还加入了一些爵士乐、摇滚元素,让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值得一提的是,他为剧中每一只动物都配了音乐和乐器,比如兔子是单簧管,篱雀是短笛,松鸦是次中音萨克斯,猫头鹰是圆号等等……帮助中国的孩子们能更好的领略到这部英国经典儿童剧。该剧音效设计由中国儿艺优秀青年音响设计师朱珺担任,舞台监督由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中国儿艺优秀青年舞美灯光师程俊豪担任。

《跷跷板树》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英伦风味 传递环保的重要性

《跷跷板树》形体设计由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青年教师刘美池担任,她说:“在英国原版作品中并没有舞蹈部分,此次我们在‘蝙蝠’这个角色上加入了少量舞蹈元素,它是一个随时戴着耳机听音乐热衷party的嘻哈青年,因此他的所有舞台动作都更具有动感和节奏感。扮演蝙蝠的中国儿艺优秀青年演员杨晨有很好的舞蹈功底,肢体动感十足,而扮演兔子的宋祖全台下就是一个嘻哈青年,也是在他的帮助下,蝙蝠有了台上独特的肢体语汇。在全剧的结尾,为了更加契合主题歌的旋律,形体动作借鉴了英国民间舞Morri dance的舞步,可以更好地保持原剧的英伦‘风味’。”

《跷跷板树》汇集了中国儿艺八位优秀的青年演员,阵容实力强大。演员角色有八位人物和八位动物,每位演员都同时饰演剧中一个人类角色和一个动物角色,两种角色在行为习惯和情感表达上均不相同,对于演员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多的符合角色形象,剧组八位优秀的青年演员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汗水。中国儿艺优秀青年演员王雪璐在剧中饰演社区主席“兰慧夫人和橡树群落的领袖猫头鹰”,赵妍蝶在剧中饰演社区秘书“黎越夫人和努力劳作的小篱雀”,马子豪在剧中饰演有经济头脑的社区会计“司曙先生和活泼的小松鼠”,何吉光、徐英娜、魏星、宋祖全和杨晨在剧中分别饰演阿谀奉承并爱赚钱的“宋雅先生、松鸦”、率直聒噪的“霍梅女士、画眉”、非洲来的,喜欢把蛋下在别家鸟窝里的“顾谷女士、布谷”、环保主义者,抗议领袖“杜志先生、兔子”和企业家,嘻哈范儿的“卞复先生、蝙蝠”。剧中每个角色都性格鲜明、各有特色、充满童趣,会让观众们惊喜不已。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说:“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主题,也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大卫·伍德先生在几十年前创作的这部戏是非常有前瞻性和长远意义的。如何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需要处理的问题,《跷跷板树》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答案,人类和动物是可以很好地共生共存的,我们既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可以保护小动物们的生存环境。此次,我们选择和英国的艺术家合作,既能够看到英国儿童戏剧的舞台呈现方式,也能够看到中国演员表演方式的变化,希望通过演职人员的努力,将这部优秀的儿童剧带给孩子们。”